0%

卷一中的故事

graph LR;
A[说了哪些故事]-->B[晋];
B-->B0(智氏);
B0-->B1(智果论贤);
B0-->B2(智国谏难);
B0-->B3(智伯请地);
B0-->B4(豫让刺赵襄子);
B-->C[魏];
B-->D[赵];
D-->D0(赵简子);
D0-->D1(授简立后);
D1-->D11(赵襄子);
D11-.漆智伯首为饮器.-D110(唇亡齿寒);
D0-->D2(尹铎治晋阳);
D0-->D3{三家分晋};
C-->C0(魏文侯);
C0-->C1(田子方);
C1-->C10(论仁君);
C1-->C11(谏乐);
C1-->C12(辩骄);
C0-->D3;
C0-->C3(不弃虞人之期);
C0-->C4(拒韩赵借兵);
C0-->C5(吴起);
C5-->C50[在鲁杀妻求将];
C5-->C51[吮痈购命];
C5-->C52[与武侯论险];
C5-->C53[与田文争相];
C5-->C54[见疑奔楚];
C54-.在楚改革.-C55[被坐夷宗];
B-->E[韩];
E-->e1(刺客聂政姐姐聂瑩);
E-->E1(伐魏);
D-->E1;
E-->D3;
A-->F[卫];
F-->f1(子思);
f1-->f2(举才);
f1-->f3(示警);
A-->G(齐);
G-->g0(即墨大夫与阿大夫);

时序图

sequenceDiagram
    participant 晋
    participant 智
    participant 赵
    participant 魏
    participant 韩
    晋->智:孩儿们,别打了
    智->韩:给块地
    韩-->智:给
    智->赵:给块地
    赵-->智:不给
    智->韩:跟我一起揍他
    韩-->智:来了
    智->魏:跟我一起揍他
    魏-->智:来了
    loop 思考
        赵->赵: 打不过,跑吧
    end
    Note left of 魏:反了吧? 
Note left of 韩:轻点声!
赵->魏:唇亡齿寒 赵->韩:唇亡齿寒 赵-->智:揍你! 魏-->智:揍你! 韩-->智:揍你! Note left of 智:完了 赵-->晋:分了你 魏-->晋:分了你 韩-->晋:分了你 Note right of 晋:Game over.

逐步淘汰原则

定理7.1
设有N件事物,其中$$N_{\alpha}$$件有性质$$\alpha$$,$$N_{\beta}$$件有性质$$\beta,\cdots,N_{\alpha\beta}$$件兼有性质$$\alpha\mbox{及}\beta,\cdots,N_{\alpha\beta\gamma}$$件兼有性质$$\alpha,\beta\mbox{及}\gamma,\cdots$$,则此事物中之既无性质$$\alpha$$,又无性质$$\beta$$,又无性质$$\gamma,\cdots$$者之件数为

$$\begin{align}N-N_{\alpha}-N_{\beta}-\cdots\
+N_{\alpha\beta}+\cdots\
-N_{\alpha\beta\gamma}-\cdots\
+\cdots-\cdots\end{align}$$

定理7.2
若$$a,b,\cdots,k,l$$为任意非负之数,则

$$max(a,b,\cdots,k,l)=a+b+\cdots+k+l\
-min(a,b)\cdots-min(k,l)\
+min(a,b,c)+\cdots\
-\cdots+\cdots\
\pm min(a,b,\cdots,k,l)$$

定理7.3
$$[a_1,\cdots,a_n]=a_1\cdots a_n(a_1,a_2)^{-1}\cdots(a_{n-1},a_n)^{-1}(a_1,a_2,a_3)\cdots(a_1,\cdots,a_n)^{(-1)^{n+1}}$$

定理7.4
$$(a_1,a_2,\cdots,a_n)=a_1\cdots a_n[a_1,a_2]^{-1}\cdots[a_{n-1}a_n]^{-1}[a_1,a_2,a_3]\cdots[a_1,\cdots,a_n]^{(-1)^{n+1}}$$

今有散钱不知其数,作七十七陌穿之,欠五十凑穿,若作七十八陌穿之,不多不少。问钱数若干?

解:

$$\because x\equiv27(mod77), x\equiv0(mod78),\ \therefore x\equiv27\times78(mod77\times78)$$

图片

2017年湖北省数学思维能力等级测试5年级

一、选择题

3. 三个质数的倒数和为$$\frac{311}{1001}$$,那么这三个质数的和为()。

A. 311 B.35 C.31 D.29

解答:

1,首先搞清倒数的概念:假设本数是$$x$$的话,倒数就是1除以本数,记作$$\frac{1}{x}$$,也就是分子为1、分母为本数的分数。

2,本题既然是三个质数的倒数的和,那么这三个倒数都是分子为1的最简真分数,分母之间互质。这样的分数相加,分母要通分。也就是要找这三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$$[a,b,c]。换言之,就是要找题中给出的分母1001的所有质因数。

3, 快速寻找1001的质因数的方法,除了记忆以外,就是从2,3,5,7,11,13,17…,从小往大试。根据整除性质判断,2,3,5肯定不是其质因数,那么由于$$7\mid1001=143$$,所以7是;$$11\mid143=13$$,所以11和13也都是。

4,所以就得出了这三个质数。三者相加等于31,选C。

5.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,面积约为44万平方米。已知$$1\mbox{亩}=\frac{2000}{3}$$平方米,则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()。

A. 600亩 B. 630亩 C. 660亩 D. 690亩

解答:

本题的关键是单位换算,已告知。然后考查的是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问题:除以一个分数,等于乘以一个分数的倒数,然后变换成分数的乘法问题。

答案显然是C。

7. 一辆长度为10米的车穿过一个隧道时的速度为v,用时14秒;另一辆长度为15米的车也以速度v穿过该隧道,用时18秒。则隧道长度、车的速度v分别为()。

A. 7.5米,4.5千米/时。 B. 7米,1.25千米/时

C. 6.5米,3千米/时。 D.6米,2千米/时。

解答:

这就是典型的“火车上桥”、“车过隧道”的题,解题关键就是车头进隧道始,车尾出隧道止。两车长之差,就是两车行驶的路程差,除以时间差就是他们的速度,然後将速度单位从米/秒乘以3.6转换为千米/时。速度乘以某车过隧道时间再减车长即为隧道长。

答案为:A。

8. 五个数,两两相加,再把所得的和相加,总和为2064,原来五个数的和为()。

A. 2064 B.2068 C.7099 D.516

解答:

方法一:五个数两两相加,每个数和其他另外四个数都加了一次,这五个数各自共重复用了四次;再把所得的和相加,就是这五个数之和的4倍,所以$$2064\div4=516$$。答案为D。

方法二:

设五个数为$$a,b,c,d,e$$,两两相加共10种组合,分别为:

$$\begin{cases}
a+b=x_1\
a+c=x_2\
a+d=x_3\
a+e=x_4\
b+c=x_5\
b+d=x_6\
b+e=x_7\
c+d=x_8\
c+e=x_9\
d+e=x_{10}
\end{cases}$$

再把所得的和相加,得:

$$\displaystyle\sum_{i=1}^{10}x_i=4(a+b+c+d+e)=2064$$

$$\therefore a+b+c+d+e=2064\div4=516$$

二、填空题

13.如图,正方形客厅边长为12米,若正中铺一张正方形纯毛地毯,周边铺化纤地毯,共用44910元。已知纯毛地毯每平方米500元,化纤地毯每平方米70元,则铺在正中的纯毛地毯的正方形边长是_____米。

解答:关键点:列出方程。总价=两种地毯各自总价=各自面积乘以单价。
直接设中间正方形边长为$$x$$,则纯毛地毯面积为$$x^2$$,化纤地毯面积为$$12^2-x^2$$,则:

$$500x^2+70(12^2-x^2)=44910$$

$$430x^2=34830, x^2=81,x=9$$

答案为9米。

14.如图,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2平方厘米,其他的点都是它所在边的中点,则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。

第14题图

解答:

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比例关系,从外向内分别是$$\frac{1}{2},\frac{1}{2}, \frac{3}{8}$$

所以,答案为大正方形面积的$$\frac{3}{32}$$,即3平方厘米。

15.把111222个棋子排成一个长方形,每一横行的棋子数比每一竖行的棋子数多一个,则长方形每一横行的棋子数是$$(\quad\quad)$$。

解答:去掉一竖行,即为平方数。
111222数很大,平方数不好找。先观察,$$9|111222=12358$$,

$$12358=12321+37=111\times111+37$$由此,

$$\begin{align}111222&=9\times12358\
&=9\times(111\times111+37)\
&=333\times333+9\times37\
&=333\times333+333\&=334\times333\end{align}$$

答案是334个。

整数之模

乃对加减自封之一数集。若m及n皆在一模中,则$$m\pm n$$亦属此模。只有0之模谓之零模

定理4.1.

1)任何模中必含有0;

2) 若$$a,b$$在模中,则$$am+bn$$亦然,$$m,n$$为任何整数。

定理4.2.

任与二整数$$a\mbox{及}b$$,则所有形如$$am+bn$$之整数成一模。

定理4.3.

任一非零之模,必为一正整数之倍数所成之集合。
(证明用反证法)

定义.(最大公因数)

命$$a,b$$为二整数。于定理3中形如$$am+bn$$所成之模,则此定理证明中所得之d名为a,b之i最大公因数,以(a,b)表之。

定理4.4.

(a,b)有如下性质:

(1) 有整数$$x,y$$,使$$( a+b)=ax+by$$ ;

(2) 对任二整数$$x,y$$,必有$$(a+b)\mid{ax+by}$$;

(3) 若$$e\mid{a},e\mid{b},\mbox{则}e\mid{(a,b)}$$。

定义.(互素)

若$$ (a,b)=1,\mbox{则}a,b$$谓之互素。

附言

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:

  • 辗转韶相除法
  • euclid计算
  • 秦九转韶于数学九章(1247年)中亦论及。

例: 求取$$a=323, b=221$$之最大公因数。

由Euclid算法可得
$$323=221\times1+102$$。

故$$102$$在形如$$ax+by$$之整数模中。


$$221=102\times2+17$$,故17亦在模中。


$$102=17\times6$$,故17为该模之最小正整数,即$$17=(323,221)$$。

唯一分解定理

定理5.1.

若p为素数且$$p\mid{ab},\mbox{则}p\mid a,\mbox{或}p\mid b$$。

定理5.2

若$$c\gt 0,\mbox{及}(a,b)=d,\mbox{则}(ac,bc)=dc$$。

定理5.3

$$n$$之标准分解式是唯一的。换言之,若不计次序,则$$n$$仅能由唯一之方式表为素数之积。

习题1. 证明以下各数非有理数

$$log_{10}{2},\quad \sqrt{2}$$。

证明:反证法。

(1)
若$$log_{10}{2}$$为有理数,则可设$$log_{10}{2}=\frac{p}{q},p\gt0,q\gt0$$

$$10^{log_{10}{2}}=10^{\frac{p}{q}}$$

$$2=10^{\frac{p}{q}}$$

$$2^q=10^p,\mbox{即:}2^{q-p}=5^p$$

显然,$$p=q=0$$与$$p,q\gt 0$$矛盾。假设不成立。

$$\therefore log_{10}{2}$$为无理数。
证毕。

(2)
若$$\sqrt{2}$$为有理数,则可设$$\sqrt{2}=\frac{p}{q},(p,q)=1$$,由此

$$2q^2=p^2, \mbox{则}\quad 2\mid p, \mbox{令}p=2k$$,

则$$q^2=2k^2,\mbox{即}2\mid q$$,由此

$$(p,q)=2,\mbox{与原设}(p,q)=1$$矛盾,假设不成立。

$$\therefore \sqrt{2}$$为无理数。
证毕。

习题2.

若已知

$$log_{10}{\frac{1025}{1024}}=a, \quad log_{10}{\frac{1024^2}{1023\cdot1025}}=b,$$

$$log_{10}{\frac{81^2}{80\cdot82}}=c,\quad log_10{\frac{125^2}{124\cdot126}}=d,$$

$$log_{10}{\frac{99^2}{98\cdot100}}=e,$$

$$196log_{10}{2}=59+5a+8b-3c-8d+4e$$

并试用$$a,b,c,d,e$$表出$$log_{10}{3}\mbox{及}log_{10}{41}$$;再用此法以求$$log_{10}{2}$$至小数第10位,以说明此法在实际计算上有用处。

证明:

$$10^{196log_{10}{2}}=2^{196}$$

$$\begin{align}&10^{59+5a+8b-3c-8d+4e}\\
&=10^{59}\times10^{5a}\times10^{8b}\div10^{3c}\div10^{8d}\times10^{4e}\\
&=10^{59}\times{\Big(\frac{1025}{1024}\Big)}^5\times{\Big(\frac{1024^2}{1023\cdot1025}\Big)}^8\\
&\div{\Big(\frac{81^2}{80\cdot82}\Big)}^3\div{\Big(\frac{125^2}{124\cdot126}\Big)}^8\times{\Big(\frac{99^2}{98\cdot100}\Big)}^4\\
&=\frac{10^{59}\times1025^5\times1024^{16}\times80^3\times82^3\times124^8\times126^8\times99^8}{1024^5\times1023^8\times1025^8\times81^6\times125^{16}\times98^4\times100^4}\\
&=\frac{2^{59}\cdot5^{59}\cdot5^{10}\cdot41^5\cdot2^{160}\cdot2^{12}\cdot5^3\cdot2^3\cdot41^3\cdot2^{16}\cdot31^8\cdot3^{16}\cdot2^8\cdot7^8\cdot3^{16}\cdot11^8}{2^{50}\cdot3^8\cdot31^8\cdot11^8\cdot5^{16}\cdot41^8\cdot3^{24}\cdot5^{48}\cdot2^4\cdot7^8\cdot2^8\cdot5^8}\\
&=2^{196}
\end{align}$$

证毕。

素数及复合数

华先生书中,称之为素数与复合数,也就是我们现在称的“质数与合数”。

今将自然数分为三类:

(1) 1,只有自然数1为其因数;

(2) p,恰有二自然数1及p为其因数。换言之,p乃大于1且无真因数之自然数;

(3) n,有真因数之自然数。(此类数,有两个以上的因数。)

第二类数名为素数(质数,prime),第三类数名为复合数(合数,composite number)。吾人常以p表素数。

graph LR; A[自然数]-->B[1]; A-->C[素数p]; A-->D[复合数];

定理1. 非1之自然数皆可分解为素数之积。

证明:略。P.3页

素数

Eratosthenes筛法:若$$n\leq N$$,而$$n$$非素数,则$$n$$必为一不大于$$\sqrt{N}$$之素数整除。

题目

某珠宝商准备将蓝、绿、紫三种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由七颗珠子组成的手链进行出售。请问有多少种不同排列顺序的手链产生?

群论解法

$$N_7={1,2,3,4,5,6,7},m=3$$,

$$G={P_1=I,P_2,P_3,P_4,P_5,\cdots,P_{14}}\mbox{是}N_7\mbox{上的一个置换群}$$。

$$I=P_1=(1)(2)(3)(4)(5)(6)(7)\mbox{不动}$$。

$$P_2=(1,2,3,4,5,6,7)$$1阶轮换。

$$P_3=(1,3,5,7,2,4,6)$$1阶轮换。

$$P_4=(1,4,7,3,6,2,5)$$1阶轮换。

$$P_5=(1,5,2,6,3,7,4)$$1阶轮换。

$$P_6=(1,6,4,2,7,5,3)$$1阶轮换。

$$P_7=(1,7,6,5,4,3,2)$$1阶轮换。

$$P_8=(1)(2,7)(3,6)(4,5)$$对点1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$$P_9=(2)(1,3)(4,7)(5,6)$$对点2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$$P_{10}=(3)(2,4)(1,5)(6,7)$$对点3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$$P_{11}=(4)(1,7)(2,6)(3,5)$$对点4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$$P_{12}=(5)(1,2)(3,7)(4,6)$$对点5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$$P_{13}=(6)(2,3)(1,4)(5,7)$$对点6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$$P_{14}=(7)(1,6)(2,5)(3,4)$$对点7与圆心连线成轴对称。

得:

$$\begin{align}M&=\frac{1}{|G|}\times\displaystyle\sum^{14}_{i=1}m^{C(P_i)}\\
&=\frac{1}{14}\times(3^7+6\times3+7\times3^4)\
&=198\mbox{(种)}\end{align}$$

$$\begin{align}\quad & 1^2+2^2+3^2+4^2+\cdots+24^2\\
=& 1\times(2-1)+2\times(3-1)+3\times(4-1)+4\times(5-1)+\cdots+24\times(25-1)\\
=& 1\times2-1+2\times3-2+3\times4-3+4\times5-4+\cdots+24\times25-24\\
=& 1\times2+2\times3+3\times4+4\times5+\cdots+24\times25-(1+2+3+4+\cdots+24)\\
=& 24\times25\times26\div3-(1+24)\times24\div2\\
=& 24\times25\times49\div6\\
=& 70^2\\
\end{align}$$

2019年10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,是我们新中国的七十华诞,首都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与群众游行典礼,我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了典礼直播的全过程。

在阅兵式上,我看到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在长安街上隆隆驶过;还看到了各类无人机、预警机、轰炸机、歼击机,以及有“航母尖刀”之称的舰载机、空中加油机等飞机,以各种队形从天安门广场上空编队飞过。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:70年前,当新中国刚刚成立时,开国大典阅兵式飞机不够用,周恩来总理于是就发下命令说再让飞机飞一遍。而70年后的今天呢?尽管阅兵式上的飞机都是从军营里精挑细选出来的,但每架飞机只需通场一次、不需要二次通场。而且阅兵式上飞机门类齐全,可见我们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进步显著。

在这70年里,我们的军队日益强大,中国的变化十分巨大。那么这些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呢?在看阅兵式时,我想起了课本上梁启超先生的«少年中国说»一文,“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”我想,我们现在的建设成就,是我们上一代、上上代中国人艰苦奋斗而来;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,是我们每一代中国人勇担责任建设而成。祖国的强盛、人民的美好生活,需要我们每一代中国人担负责任、拿出力量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!

同学们,让我们一边诵读着«少年中国说»,一边前进吧!待到«毕业歌»声响起时,愿我们能早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,担负起天下的兴亡。